关于人生节奏
时常写点东西,提醒自己还没有被命运的洪流淹没,我仍旧可以在平凡琐碎的生活里思考属于我自己的节奏。
对,今天想说说关于人生节奏这件事。
大学里有《就业指导》这门课,坐在阶梯教室里的我们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是:你未来五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什么?
我们经常被问得云里雾里的,当时的我是一个对自己的人生极不负责任的人,甚至往前再推几年,我依然可以“自信”的说,我是一个对自己的人生极不负责任的人。
如果当年站在讲台上的年轻老师换一种问法,有没有思考过人生规划,不必局限于职业规划,或许我能对自己稍微负责一下。
大学以前,我仿佛处于一种自我意识沉睡期。规律的高压下的高中生活使我像一具行尸走肉,但是,潜意识中我依然在被自己叛逆的自我情绪左右。其中最明显的便是,我对成绩的厌恶,甚至憎恨。
初中时,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,是典型的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父母最关心的也是我的成绩,似乎对他们来说孩子的成绩就是唯一。有一次我的排名从前几名直线飙降到十八名,我的妈妈崩溃了,二话没说,直接带我到省最好的医院检查了脑子。她认为我脑子出问题了。像检查机器人一样,哪里坏了检查哪里,成绩不好,自然要检查脑子了。她都忘了,人类是有思想的。
检查结果显示,脑电图异常,还真有问题?反正我妈也没仔细问,医生给我开了够吃一个假期的药,第二个学期,我的成绩又回到了前三名。我妈感慨:药真好使。
大概从那个时候开始,叛逆的情绪就逐渐萌生了。
我不想做一个成绩好的人。
我讨厌看到我妈跟别人说我家孩子成绩很好,讨厌看到她那种沾沾自喜的样子,在我眼中还有一点“小人得志”的病态。
成绩终究是我附属的一个标签,它能代表什么呢?能代表我的快乐,还是能代表我的悲伤?
在《亲密关系》中有一个词叫做“自我放弃”,努力有什么用呢,反正我一点也不重要。但是功底好加上老师的重视,我的成绩一直都没有变差。
直到上了高中,来到了一个相对约束力更小的环境中(一个月回家一次),而且老师也不认识你,更不care你成绩好不好。我陷入了自我堕落中,对自己的不受重视感,没有价值感,有一种近乎堕落的自毁倾向,《亲密关系》中把这种行为称之为“报复”,对你最在意的那个人的报复,也就是我的母亲。
当时的我对这一切是不自知的,当局者迷,也不知道这种行为有多么愚蠢。总之,我为此付出了代价,第一次看到那么糟糕的成绩时,我问了自己:这就是失败的滋味吗?
在这以前,我从未体验过真正的失败,一种你无法掌控的无力感,不是简单的成绩差的挫败感。
而后,这种浑浑噩噩的状态几乎贯穿了我整个高中时代,只有在高二时,遇到了喜欢的男生,才有了重新进步的动力,那段时间成绩又很好了。后来和他之间出现了一些矛盾,成绩又下降了,被调回了重点班,因为看不到他,所以想考个好成绩再回实验班去,于是成绩又好了,但是再见到他,并且就坐在他身后,因为种种原因,成绩又下降了。最后直接高考也不咋地。
可以看出来,我的成绩就像荡秋千,一会儿高一会儿低,至于什么时候高什么时候低全看心情。为什么我的情绪会被一个和我的人生毫不相干的人左右,并且自己又意识不到严重性呢,原因就在于我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,任凭自己的人生和节奏被旁人带偏,并且,对于母亲的“报复”情绪一直存在。
到了大学,环境更加自由了,身边一圈的人最好的成绩都不如我失利的成绩好,于是,有了一种类似于“怀才不遇”的不得志感,总感觉待在这里屈才了。可见,那时候我的愚蠢还在不断升级呢。
直到那时,我依然没有掌握好自己的节奏,但自我意识却苏醒了。可关于核心价值关于自我完成依旧不值一提。直到毕业后,进入职场,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,真正开始了对自己负责的人生,而不是父母“统治”下的人生,才逐渐开始醒悟,才开始对人生节奏有了一点头绪。
而醒悟势必会带来一些真相,一些令自己不想面对又无法挽回的真相。
以前我时常想,如果我的觉悟能高一点该多好,不需要超前,只要能在恰好的人生阶段有恰好的觉悟便可,遗憾的是,我的觉悟总是比我的脚步慢半拍。但回头想想,我要感谢这种种遗憾,是它们让我收获了更多觉悟,让我有了更多成长。
我们总是在处理完生活中一个大麻烦之后忍不住想,现在可以岁月静好了吧,我要开始新生活喽,然而岁月不会一直静好,还有下一个麻烦等着你呢,也无需给自己一个界限,划分所谓的新生活,人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旅程,快乐,惊喜,麻烦,都是它的组成部分,我们真正要学的是让自己拥有幸福的汇率能力,在任何环境下,都能够让自己从困境中走出来,寻找一个窗口,或借助外力,总之,不要让自己沉溺其中,生活不需要“熬”,更不必“死磕”。
更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,父母,爱人,孩子,都不行。
这一世,我们终究还是要走自己的路,看自己的风景,旁人的任何帮助陪伴只是锦上添花,因为,他也有他的路要走呢。